為促進「國藥國用」,健保署規劃符合特定條件藥品,給付價格將高於原廠藥價,預計最快明年二月公告,後年適用新制,且台灣首發新藥等列入適用加速納入健保的平行送審機制。
去年健保藥費逾二千億元,價格相對昂貴的原廠藥占六成,學名藥占四成,為擴增財源、加速新藥給付,健保署將調整藥品給付制度。
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第一類專利期內新藥維持現行方式;第二類逾專利期五年內藥品,若有學名藥,給付除了參考市場平均售價外,也會參考十大先進國最低價,目前四十三%同期間已有學名藥;第三類取消現行三A、三B分法(各為健保給付未滿、超過十五年藥品),並新增「特定品項」,例如生物相似性藥品,視情況以市場平均售價或十國藥價低點調整。
使用國產原料藥 藥價可增加
促進國藥國用方面,石崇良指出,在台製造新藥使用國產原料藥,藥價最高將可加算廿%。另外,台灣首發新藥、十大先進國核准上市二年內在台製造新藥、十大先進國核准滿五年但屬國內新成分的在台研發製造新藥等,也會提供較優惠藥價。
更值得注意的是,石崇良提到,原廠藥逾專利期五年內申請的學名藥或生物相似性藥品,首二張在台製造藥品,健保核價可達原廠藥價八十%至一一○%,也就是最高比原廠藥高出一成。但有藥界希望將二張調整為四張,會蒐集外界意見評估。
不只藥價較優惠,也會加速納保。石崇良指出,台灣首發新藥、十大先進國核准上市二年內在台製造新藥、十大先進國核准滿五年但屬國內新成分的在台研發製造新藥等,會與食藥署查驗登記認定優先審查、加速核准、小兒或少數嚴重疾病藥品或突破性治療,以及新科技比既有健保已收載品項相對療效更好且價格低的藥品,一起列入可同時申請藥證、健保給付的平行送審適用藥品,預計最快於藥證核准後六個月內完成評估納保。
製藥是國安產業 必須扶植
不過,外界質疑提高國產藥核價恐無法擠出多餘的錢加速給付新藥,石崇良強調,「製藥是國安產業,必須扶植」,先提供進入市場機會,增加學名藥用量,日韓也是如此,一定有助節省部分藥費支出。
促新藥納保 專責辦公室人力擴大逾百名
目前平均新藥申請藥證至健保給付需二年五個月,為回應病友需求,加速健保給付新藥,健保署明年元旦起將設立醫療科技評估(HTA)專責辦公室,處理藥品納保人員從八人成長到百人以上,並擬收取加速健保支付作業費用,加速新藥審查。
去年健保藥費申報約二三一六億元,新藥占比由二○一七年五.二%成長至十三.一%,但同期間新藥申請健保新增與擴增給付生效率從六十六%降至五十五%,顯示健保給付新藥占比提升,收載速度卻趕不上醫療科技的日新月異。
健保署長石崇良指出,HTA為審查藥品是否納保的重要機制,專責辦公室名稱暫定「台灣健康政策與醫療科技評估辦公室」,財源預計來自菸捐挹注健保安全金的一%或二%,大約二億元,擴充人力達一一○名,短期先設辦公室,中長期目標二○二八年成立行政法人,人力再擴大至三百名,力拚明年下半年將相關修法送進立法院。
另外,將建立醫療科技再評估(HTR)作業要點,檢討健保已給付的項目,有效加碼,無效限縮,將資源用在最有效益的治療上。也將推動同步申請藥證與健保給付平行送審制度,以及增加新藥預算來源。
目標核准藥證半年後完成評估納保
健保署也研擬「新藥建議收載收費標準草案」,協助業者送審資料盡量一次到位,石崇良舉例,去迪士尼樂園等地遊玩,多付錢就可快速通關,是一樣的道理,將以符合平行送審案件優先,目標食藥署核准藥證半年後,完成評估納保。
石崇良指出,目前處理健保藥品給付僅八人,每月召開一次會議,去年新申請案二四七件,每案討論僅十三分鐘,平均新藥申請藥證至健保給付需二年五個月,未來成立專責辦公室後可以改善。另外,透過暫時性支付,今年上路已有四款藥品適用。
►資料來源: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617743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6177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