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臥病在床的病患會出現「壓瘡」問題,郭綜合醫院家醫科根據國外的實驗研究,起用抗癲癇使用已久的藥物苯妥英,竟然讓嚴重的壓瘡處快速癒合,讓這款舊藥出現更廣泛的新用途。
郭綜合家醫科部長張乃文表示,壓瘡俗稱為褥瘡,是因為皮膚受到壓力或壓迫,磨擦所導致皮膚受傷甚至深到皮下組織、肌肉與骨頭的情形就叫做壓瘡,是老年人、慢性病病人與臥床病人常見的慢性照護問題。
依據國外研究顯示,住院病人的盛行率約為百分四點七至三十二之間,護理之家有百分之八點五至二十二,在美國每年壓瘡照護成本超過十三億美元;國內的報告則顯示,醫院住院病人壓瘡盛行率約百分八點二,在安養及養護機構約百分之六。
張乃文醫師指出,苯妥英原用於治療癲癇藥物,1939年金波爾醫師第一個觀察到,病人經過苯妥英治療後產生牙齦增生的現象,因此開啟了使用苯妥英治療傷口促進其癒合治療的想法,直到2001年羅茲等人,始針對47個有第2級壓瘡的護理之家老人,開始使用此藥嚐試治療。
今年6月郭綜合醫院引進此治療模式到院內國欣護理之家,首先嘗試治療77歲邱姓與84歲黃老先生,讓原本考慮要截肢與治療骨髓炎的這兩名患者,壓瘡處一個完全癒合,另一位縮小為1/3;另一位上月開始治療者也出現明顯改善。
張乃文醫師強調,目前苯妥英治療壓瘡的方法簡單且花費成本不大,但已有愈來愈多的研究支持此一療法,還可用在皮膚鬱血性潰瘍、癩病傷口、外傷傷口、燒傷傷口與糖尿病足部潰瘍等傷口的癒合,讓此舊藥有了全然更廣闊的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