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健保藥物多次砍價,外界質疑可能導致醫院換藥,患者用藥品質恐受影響,在健保會多次要求下,健保署最快本週公開招標「藥品品質監測計畫」,並將民眾常用、曾經反映效果有差的八種藥物成分列入必查清單,例如三高藥物、安眠藥等,預計今年底前首波檢驗結果會出爐。
安眠藥、三高藥必查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長施如亮表示,這八種藥物成分,以心血管疾病用藥為主,包含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藥物與經常用於治療心絞痛的血管擴張劑、治療血栓的抗凝血劑等,以及安眠藥與兩款緩解嚴重細菌感染症狀的後線抗生素用藥。
施如亮指出,過去曾有傳言指出,有些藥物有效成分僅占三分之一,因此規劃隨機抽查醫療院所上述藥物成分,總計該計畫花費約數百萬元,明年續辦與擴大辦理與否,則視預算狀況而定。萬一查出藥物成分不符規定,將移給食藥署處置。
健保會委員、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說,雖然影響療效的原因很多,藥物品質也不能完全排除,因此必須透過「藥品品質監測計畫」把關。
台灣臨床藥學會理事長王春玉解釋,一般藥物進入體內後,會崩散釋出有效成分,但若藥物品質因為原料、製程影響,可能提早崩散,以心血管疾病藥物來說,恐無法順利維持血中濃度,若膠囊材質不佳或錠劑太硬則會太晚崩散,有延遲藥效時間的風險,或是錠劑易碎成分可能不完整,有些癌症用藥則可能因為塑膠包裝會吸收有效成分而導致實際含量減少等,均會影響療效,進而出現同樣藥物成分,卻可能有不同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