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台灣技術+香港融資 抓住大陸生醫商機
內容

中國大陸每年新增百萬銀髮族,醫療藥品需求不斷擴大,顯現出生技醫療市場商機龐大。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學院研究教授鄭漢其指出,大中華區將成為下一波推動醫療發展的推手,港台兩地的生技業若成為盟軍,定能發揮1加1大於2,掌握商機,邁向大陸和國際消費市場。

鄭漢其表示,台灣生技產業研發人才素質高、品質管理能力強,且具備國際藥廠管理和國際技術轉讓的豐富經驗,現時面對台灣市場規模小,可擷取香港輻射大陸市場的優勢補足。香港得益於大陸的開放及發展,鄰近廣東省高消費力的市場。香港更將與和深圳共同發展落馬洲河套地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在生物科技發展扮演要角,點燃創新科技新經濟發展的引擎。

鄭漢其說,根據大陸前瞻產業研究院的報告,醫療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增長迅速,2016年約96.61億人民幣,增長37.9%,2017年已超過130億人民幣,增長40.7%,而2018年有望達到200億人民幣。

針對全球潛力最大的「預防醫學市場」,鄭漢其分析,大陸每年因腦卒中死亡人數近200萬,目標到2020年,腦卒中發病率增長要降到5%以下。台灣在這方面的醫療水平具有優勢,而香港是國際的集資融資平台,兩地攜手截長補短,前景相當可期。

獲全球383件專利的太景生物科技公司已成功切入大陸市場,董事長許明珠暢談其布局經驗時表示,太景的抗細菌感染新藥太捷信(奈諾沙)膠囊已在大陸上市銷售,進入80多家醫院。此外,射劑型今年亦有望今年獲批。

許明珠表示,大陸2010年藥品銷售額從四百多億美元,快速成長至2016年超過1千億美元,成為全球重要的藥品市場。快速成長的醫藥消費可助長台灣的藥品研發,而香港交易所今年4月底開始允許未有營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主板上市,更為台灣生技業提供國際資金活水,兩岸三地攜手可建立互利共嬴的合作模式。

出處 工商時報/許碩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