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劃時代生醫技術 未來科技展亮相
內容 隨著人口老化以及醫療科技的發展,全球生醫產業商機無限,政府也大力推動。由科技部主辦將在13日於台北世貿三館盛大登場的未來科技展中,生醫也被列為四大主題亮點領域之一,其中所展出的國立臺灣大學臨床小腦腦波技術,以及中國醫藥大學的治療近視干擾性RNA藥物,都是劃時代具突破性與市場性的創新技術。

拿筷子或水杯會顫抖嗎?這很有可能是小腦造成的顫抖症。根據醫學研究,退化性的「原發性顫抖症」影響4%的人口及高達五分之一的老年人。然而,顫抖症分類複雜,至今只能憑醫師經驗進行臨床診斷。由臺灣大學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在原發性顫抖症長期合作所研發出的小腦腦波新技術,可以非侵入性的檢測出臨床病患的小腦神經電訊號異常,成為原發性顫抖症的第一個客觀生物標記(biomarker),提供臨床經驗外的重要診斷參考。

臺大潘明楷主治醫師表示,過去腦波技術,僅限於大腦的訊號擷取。在小腦部分,由於對其神經訊號的基礎特性缺乏了解,再加上小腦附近的肌肉電訊號干擾,造成小腦研究的技術瓶頸。小腦腦波為第一個直接量測人類小腦電訊號的新技術,除了原發性顫抖症外,在藥物開發及其他小腦疾病的研究領域,亦有重大價值。目前已有國際藥廠主動接洽,開始進行藥物開發及相關的臨床試驗,相信在不久將來,將成為醫療常規,真正成為改變醫療行為的重要新技術。

近視是最常見的眼科疾病,也是失明及視力障礙的主因。一般處理近視偏重於改善或矯正視力,缺乏有效及適當的方法去抑制近視度數增加與惡化,「阿托平」即散瞳劑(atropine)是治療近視最通用的眼藥,但有副作用。對此,中國醫大卓夙航教授團隊研發出世界第一個治療近視的核酸干擾藥物,以點眼藥水方式成功治療有近視老鼠及兔子,療效勝過阿托平且沒有副作用,已申請全球專利,且預計明年將成立研發新藥的公司,並開始人體臨床試驗。

近視在亞洲國家盛行率達85%,台灣學童近視盛行率從小六到國三,也是高達七到九成。卓夙航教授指出,近視眼藥水最主要使用的對象是近視正在急速發展的學齡兒童,目前先進國家都規定學齡兒童視力檢查,有較完善的視力紀錄,可在兒童產生輕微或假性近視的時候就被發掘出來,積極接受追蹤治療。由於治療都需要較長一段時間,如果一個月眼藥水的費用是美金40元來估計,每年全球市場即有高達670億美金。

出處 工商時報/黃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