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基金台杉生技產業(水牛2號基金)負責人沈志隆26日表示,當前,台灣生技公司在上市櫃的股價多已回到2011年之前,現在有很多好的投資標的,若能夠重新啟動資本市場動能,將是當前投資契機。
沈志隆昨日出席本報主辦的「2018生技論壇:生醫產業大投資」並擔任「從創投看生技產業投資機會」主講人。對於如何重啟資本市場動能,他指出,除了國家型基金扮演點火角色外,沈志隆表示,政府法規建置與鬆綁,即「觀念的改變」,可能是關鍵。
以產業租稅減免為例,沈志隆表示,若能立法針對5+2新創產業透過減稅的方式鼓勵,其實,早期少收的稅金就像是「投資」,能鼓勵技術人才、外部資金整合與投入,台灣的生技產業將很快的可以達到世界級水準,而政府未來的稅負收入也將大成長。
不過,在此之前,台灣在發展生技產業已經有許多優勢,沈志隆表示,過去在軟硬體、法規的建構已經逐漸到位,當然也不乏挑戰,譬如國際合作動能不足,國際商務人才太少等,而這也是台杉積極為產業解決問題的方向之一。
發展生技等創新產業,競爭關鍵在於觀念、技術、資金與國際化程度等,與內需市場大小影響甚微。譬如生技大國瑞士、以色列,國土面積與台灣比,相去不多,而人口約僅有台灣的三分之一強,瑞士有諾華、羅氏等大廠,以色列有TEVA。
再者,台灣的地理位置遠勝瑞、以兩國,加上民間與政府都知道生技產業發展的大方向,只要未來政治因素去除,政府繼續鬆綁法規,以正面、鼓勵的方式,廣納資金與人才,必能重啟產業動能。
從近期的資本市場來看,在2012至2016年間是台灣生技產業投資市場的黃金時期,但投資人過度輕忽生技產品開發風險極技術投資效益,過度追求短期獲利項目,輕忽背後市場價值與基本面,造成不良後果,導致近年生技上市櫃公司市值大幅縮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