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浩鼎研發成果 將登國際期刊
內容

 浩鼎董事長張念慈表示,該公司將與中研院合作撰寫論文,針對生物標記Globo H家族的作用機轉研究成果,近期將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之上。業界預期,Globo H家族作用機轉若能更清晰,將有助於浩鼎後續產品開發方向,也將有望為台灣取得諾貝爾獎打下基礎。

浩鼎抗乳癌新藥OBI-822的台灣臨床二╱三期雖然失利,張念慈說,這類突破性創新新藥常見在二期解盲時即便不成功,可透過族群分析,找出特別有效的族群,繼續往前做三期,日前獲得諾貝爾生醫獎的PD-1系列技術,也曾被嘲笑甚至誤解,而今日改寫抗癌新藥史,一洗前恥。

經濟日報提供
經濟日報提供


張念慈說,對OBI-822浩鼎內部幾乎像挖礦般,馬不停蹄地在進行解盲內容分析,主要是公司希望確認三點,一、 OBI-822是否會在大多數病人身上直接產生Globo H抗體,第二、OBI-822產生抗體和療效的關係,其三、抗體量的多寡,是否影響臨床療效表現。

浩鼎花了兩三年時間了解發現,張念慈表示,如果體內缺Globo H表現,產生抗體也沒用,其次抗體產生需有足夠時間,目前已知注射OBI-822至少三個月才會產生足夠的IgG抗體,但如果具備有Globo H表現和時且產生足夠的抗體,它就會非常有效,這就是我們要找的目標。

在證實了這個機轉後,張念慈說,這近三年時間,浩鼎便全力朝Globo H和相關的Globo H家族如 SSEA3、SSEA4這個題目用功,目前研發產品線,除了疫苗之外,也做了單株抗體、抗體藥物複合體(ADC)、均相化、雙特異性抗體等項目。

進一步說,當初OBI-822解盲未達標,張念慈指出,對浩鼎來說,只是沒有拿到台灣藥證而已,所以當時才說這個「解盲是科學上的成功」,等到最新研究出爐、發表在國際期刊上,即可證明浩鼎當年所言不虛。

張念慈再舉抗乳癌新藥賀癌平(Herceptin)為例,當時它在開發臨床試驗時,僅以Her2標誌達3+的乳癌病人為對象,後來臨床試驗通過了,也拿到藥證了,它以後就只能適用於3+的乳癌病人,而這個族群只占乳癌病人的20%,但年銷售額卻突破60億美元,這就是新藥開發可愛之處。

像浩鼎這樣的小公司,一口氣發展十餘個題目,為了資源有效利用,未來浩鼎會聚焦自力開發的項目,然後集中火力開發;其餘項目則談授權或其它合作模式。

出處 經濟日報/黃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