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陸聯合招標降藥價 重創醫藥股
內容

為了讓民眾有感,特別是減輕病患的負擔,大陸國家醫保局決定採取聯合大採購的招標方式對付藥商,招標結果出乎藥商預料之外,部分藥價甚至降幅高達90%,震驚整個藥界。估計不少藥商都被此次降價風暴掃到,相關類股應聲跳水,市值立刻蒸發逾千億(人民幣,下同)。不過調降藥價的行動,卻贏得民眾的掌聲,大幅緩解看病貴的痛苦。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親自上陣表態,明確要求調降藥價一定要讓民眾有感。醫保局近來動作頻頻,不僅請來藥商「喝咖啡」,更採取實際行動「逼迫」藥商降價。這次的「殺手金間」就是聯合大採購的招標方式,直接向藥商宣戰,結果十分具有殺傷力。

藥商銷售環節大改變

根據招標結果,共有31項藥品涉入,多數藥品降幅達到60%至90%,超過市場預期,原本預估降幅才只有30%至40%。這次降價也立刻對整個藥界投下震撼彈,接連兩天相關類股多達178家股票都受挫,估計市值縮水了1300億。

渤海證券研究員趙波認為,這次降價具有示範作用,未來很可能會擴大實施,並會造成藥界生態整個重分配。透過藥品集中採購,不但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也可能對藥商銷售環節產生重大變化。

大陸藥界的普遍現象是銷售依靠大量醫藥代表推廣,壟斷銷售管道,而不重視對原研藥、創新藥的研發投入。這種格局帶來的是近年來醫藥領域受賄腐敗案件頻傳,導致藥價長期居高不下。

結果是大陸醫藥製造業銷售費用投入常年超過行業的利潤總額。從統計數據就可見端倪,2017年,醫藥製造業共計7697家企業,銷售收入共計2.82兆元,銷售成本就達1.91兆元,僅產品銷售費用就達3842.30億元,實現的利潤總額3314.10億元。

將大幅降低行銷成本

鼎臣醫藥諮詢創辦人史立臣表示,帶量採購會降低藥企的銷售費用,尤其是依賴醫院管道的處方藥,有助於改變大陸藥企重行銷輕研發的局面。

一位外企醫藥公司醫藥代表透露,這次聯合大採購主要目標是對準大陸仿製藥公司,對外企原研藥企業影響不大,帶量採購就是想通過政府直接議價,擠壓出藥品價格加成中來自行銷推廣和管道的「水分」。隨著藥價調降,原研藥也必須跟進,否則也會受到波及。

出處 旺報/龔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