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前景不明,讓仰賴中國與印度進口原料藥的英國製藥業者擔憂將造成供藥不穩,或導致藥物批發商轉向歐美市場。
藥最基本可被歸類為兩大類:原廠藥和學名藥。英國葛蘭素史克公司(GlaxoSmithKline)及美國輝瑞(Pfizer)等家喻戶曉的製藥大廠,透過研製新藥及20至30年專利權賺取利潤。一旦原廠藥的專利權過期,其他藥廠就會根據相似處方箋仿製便宜許多的學名藥。目前市面處方箋藥品八成為學名藥。
對原廠藥和學名藥來說,原料藥(API)都是重要製成原料,主要在中國及印度生產製造。因此即便英國有製藥廠,原料藥仍多半是從國外進口。
英國製藥協會處長史密斯(Warrick Smith)說:「印度及中國的藥品透過歐陸進口,在英國脫歐的情境下可能改由渡輪橫渡海峽運輸。若從中、印兩國直接進口將不會擾亂藥品供應,」但目前約50%的藥品都是從歐洲進口。
英國學名藥市場的激烈競爭壓低本地藥價,遠比其他國家便宜。因此部分人士擔憂,若藥品供應短缺,供應商將轉攻德國及美國市場以賺取更多利潤。
大部分藥品的供給是透過長線及短線批發商。長線批發商需確保各式藥品庫存充足,並每日按時供應給下游藥商。短線批發商則是提供大量學名藥,價格通常也優惠不少。在市面上,英國大型連鎖店如Boots和獨立藥房各瓜分一半市場。
英格蘭新堡的藥師柏頓(Mark Burdon)指出,藥物的供應與囤貨也同樣適用於超市鮮食的「即時」供應系統。「因此我們格外擔憂屆時藥物進港不順。政府過去數月不斷談及囤積庫存,但光是品項就可能多達數百萬。此外,管理如此龐大的數量將是一大挑戰,需要一套非常精簡且高效的供應鏈處理龐大藥品。」
柏頓經營的獨立藥店每天從數個供應商進口多種藥物。「我們採少量多款的進貨模式,待一批藥用完後再下單。因此一旦前線港口進貨稍有延誤,下游店家將立即受到影響。」柏頓最擔憂抗精神病藥物及抗憂鬱劑供應出現問題,因為它們不像止痛藥或消炎藥容易找到替代的學名藥。
史密斯指出,英國當局正協商藉新增航線擴增渡輪載運量,並給予載用急用藥物的貨輪海上優先權。「政府已做了很多事前準備作業確保高品質藥物供應無虞,但最佳的解決方式是留在歐盟藥品監管系統的框架下,並避免邊界爭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