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上海證交所將建構「科創板」,包括生物醫藥行業在內,共有六大板塊,而這也將是繼台灣、香港之後,亞洲第三個允許虧損企業掛牌的資本市場,近期,除了迎國際新創產業到上海掛牌,也正式對台生技企業招手,未來是否對台造成磁吸效應,值得觀察。
大陸上海打造科創板,於今年3月1日正式發布消息,業界指出,近期大陸中金公司(CICC)針對科創板掛牌事宜,正式以輔導機構身份,拜訪台灣擁有潛在資格的生技公司,並積極遊說掛牌事宜。業界預計,今年下半年將有首家生技公司透過科創板在上海上市,近期,台灣具有潛力的生技公司,也已經成為重點招募對象,也已有集團式的大公司規劃在科創板掛牌,估計兩年內可望在滬上市。
生技業者指出,大陸上海的科創板,是仿效美國那斯達克(NASDAQ)所打造,其主要目的在吸引全球具備創新能量的企業,前往上海掛牌,活絡當地資本市場,扶植獨角獸等級的新創企業發展。
在上市規定上,科創板僅允許六種行業領域掛牌,包括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等行業,值得注意的是,新材料、能源、環保等,都是與生技相關的「永續」領域,而這也是台灣積極投入的產業。
其中,科創板與上海A股(或其他地區)主板最大的不同點,是「允許虧損企業」有條件上市,同時,也有條件的允許「同股不同權」機制。業界認為,這也將大舉吸引具有創新且爆發能量的企業進駐。
在財務、市值條件方面,上交所指出,凡欲在科創板上市者,若市值在人民幣40億元以下的企業,都須達到一定營收與獲利標準,而上市前估值在人民幣40億元(含)以上者,即使虧損也能掛牌,唯生技醫藥公司則必須至少一項一類新藥(獲准)進入臨床二期試驗。
至於同股不同權的要求方面,科創板要求較為嚴格,僅允許上市前設置,禁止上市後發行不同權股份,另外,也要求市值要須達人民幣百億元以上,或者市值大於人民幣50億美元,而最近一年營收達人民幣5億元。
另外,上交所也要求,擁有同股不同權的特殊表決權的人,必須是對公司創立或發展過程中有重大貢獻者,且持股必須逾已發行股份的10%以上。

經濟日報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