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公眾焦點》張鴻仁:健保給付價有體制內的申復空間
內容

談起健保藥價,數度傳出將有進口藥商出走,健保局前總座、現任上騰生技董事長張鴻仁認為,健保制度當初設計最厲害的地方,是沒有干預自由市場運作,採取的是健保給付價,而非政府採購價,現階段原廠藥與學名藥的爭議,全球皆然,但有競爭可以讓資源不全部綁在老藥,對產業發展不見得是壞事。

他認為,保險給付價砍過頭,全球都發生過,健保十年前也有類似議題,但這與是否為原廠並非絕對相關,而是全球藥業製造要求太高,導致部分醫療必需但小量的用藥,生產不敷成本,這類藥以抗生素居多;但對於砍過頭的健保給付價,現在已經有申復的機制平台,不僅價格能恢復甚至還能提升。

健保價非政府採購價 未干預自由市場運作
張鴻仁指出,台灣健保制度當初設計有個很厲害的地方,在於沒有干預自由市場運作,因為健保給的只是健保給付價,但不是政府採購價,因為你相信我們政府採購買的東西會比較便宜嗎?而健保給付價跟醫院採購價之間的藥價差,就是業界稱的藥價黑洞,但這個藥價差是藥廠跟醫院之間的關係,跟民眾一點關係也沒有。

他認為,現在藥價的問題在於有人認為原廠藥比較好,這是原廠藥跟學名藥之爭;而學名藥的發展最重要的轉折點,是1984年美國的學名藥法案,這法案的全名叫「藥價競爭跟專利補償法案」,當初做這法案,是希望過了專利獨佔期後的競爭,如果沒競爭價格就下不來,日本藥廠過去20年就因為老藥的藥價還是很高,導致資源都綁在老藥,反而沒有競爭力,而美國在通過這個法案後,讓大家都開始做學名藥,包括台灣的四大天王。

他說,所有的商人都不喜歡競爭,有些進口原廠會高喊要退出,就是因為競爭太激烈,很多老藥都已經標到銅板價,做這些藥都叫做「貼錢貨」。做過生意的人就知道,貼錢貨的意思是表示賣一批貨可能有些賺有些賠,但賣一些貼錢貨,會讓你跟我買其它有賺錢的貨,以前藥廠不會跟你計較,但現在藥廠利潤沒有像以前一樣的時候,就不願意再做種free service(免費服務)。

張鴻仁坦言,健保給付確實發生過讓藥廠入不敷出的事情,但這是十年前的議題,不過這跟原廠不原廠也不是等號,而是因為全球藥業對製造的要求太高,有些醫療必需、量卻很小的產品,大部分是抗生素,小量製造真的不敷成本,這跟這次喊出走的百憂解不同,百憂解的替代產品太多,而且這一差不是差個幾塊錢,而是幾倍貨幾十倍的差距,但健保是有申復機制的,不僅藥價可以恢復,甚至可以提高,體制內就有方法可以解決。

健保若要擔負扶植產業角色 得思考更多
張鴻仁目前轉戰產業界,他坦言,健保真要講還缺的一塊,是對新產品的核價確實不好,可能影響產業,但這也不能怪他們,因為當初全民健保在二十年前制定藥價的時候,台灣也還沒有很像樣的新藥產業,因此假設全數都是進口,只有一種就是參考國際藥價。

他認為,現在經過產業的努力,已經把全新新藥的給付價獨立思考,但這波改革到第一個藥品被核准,也是產業提議的五年後,現在產業也希望把一些改良劑型能提高使用便利性或節省成本、台灣自行研發的產品,一起納入考量,只是這麼大的制度藥變革,時間軸會跟外界理解會差很多,不過慢也有慢的優點,比較不會受到當時政治干擾,不過要開始想倒是事實。


►資料來源:https://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953c3103-03c2-4ef8-9268-6eee4f60192b
 

出處 MoneyDJ新聞/蕭燕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