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生技業今年首季營運、獲利表現不俗,法人預期,本季起在美中貿易戰的陰霾下,因美元走強、台幣續貶,包括製藥、醫材領域都可望有匯兌利益貢獻,進一步說,美中貿易戰所帶來的若干影響,對生醫產業而言,反而是利多。
法人指出,首季實質獲利年成長達37%,是自去(2018)年首季以來連五季的高成長,而台灣生技今年獲利高成長的公司數量,也是有史以來之最。預期本季起,生醫公司的營運可望續創佳績。
醫材方面,法人指出,原本就不受貿易戰影響,還有轉單效應受惠的可能性,且美元升值更有利於毛利率與業外匯兌利益。
另外,在中國大陸出口美國的醫材,約上看30億美元的產值在美國600億美元的關稅清單中,並有20億到25億美元的產值在2,000億美元的關稅清單中。在關稅清單中的大陸醫材出口規模,約為台灣整體醫材產值的2.5倍,台灣有機會受惠於轉單。
在受惠轉單項目中,包括如耳溫槍、血壓計、射出成型的塑膠類、輔具或金屬鍛造類產品,以及電子零件材料。目前醫材受惠轉單之機會較高者,為微創醫材生產廠鐿鈦。
在製藥領域,法人指出,由於生產基地多半在台灣,所以不受貿易戰影響,甚至是美元升值受惠股。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0161/38359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