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大會今天決定將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三位學者,包括威廉 G.凱林(William G. Kaelin Jr)、彼得 J· 拉特克利夫爵士(Sir Peter J. Ratcliffe)與格雷格·賽門扎(Gregg L. Semenza )。諾貝爾獎委員會表示,因為這三位學者發現細胞如何感測、調節氧氣的供應機制。
本屆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得主將共同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相當於91.4萬美元、83.3萬歐元,約當新台幣2,800萬元。
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今年的得獎的三位學者,分別為任職於美國哈佛大學的凱林,來自英國牛津大學的拉特克利夫爵士、以及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任教的的賽門札。
諾貝爾委員會指出,動物需要氧氣,以便把食物轉換成有用的能量,其中,幾個世紀以來,人們已經知道「氧氣的基本重要性」,但長期以來人們一直不清楚「細胞如何調節氧氣水平的變化」,即細胞如何調節氧氣在血液中的濃度。
小威廉·凱林(William G. Kaelin),彼得·J·拉特克利夫(Peter J.Ratcliffe)爵士和格雷格·L·賽門扎(Gregg L. Semenza )發現了分子機制,可以調節基因的活性以應對不同濃度的氧氣。
今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得主的開創性發現,揭示了生命中最重要的調節過程之一的機制。他們為人類了解「血氧水平」如何影響細胞代謝和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礎。他們的發現也為未來人類對抗貧血、癌症和許多其他疾病,打開了另一扇窗。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38/4091446?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