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交易所去年啟動新規吸引新經濟公司掛牌,對生技業者更是大幅下修財務限制,成效顯著,已吸引16家生技公司在港掛牌上市,吸金逾500億港元穩居全球次大生技融資中心寶座。
港交所9日發布最新「香港交易所與生物科技」報告,當中提到,自從港交所2018年4月30日推出新上市制度後,截至2019年9月底,已有16家生技公司登陸港交所主板,共籌集535億港元。
Dealogic數據提到,龐大融資額使港交所穩居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融資中心,挑戰全球一哥那斯達克。16家企業中多達9家是透過新規上市規則第18A章上市的生技公司,募資額約達到268億港元。
上市規則第18A章使未獲利甚至未有收入的生技企業有機會赴港交所主板上市,成為香港吸引生技業者的秘密武器。對此作法,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曾指出,生技企業普遍有研發、審批周期長的問題,資金也常面臨巨大挑展,香港希望為其雪中送炭。
2018年8月歌禮製藥打響「18A」上市第一槍,隨後有5家企業年內透過「18A」在港掛牌。2019年則是基石藥業帶頭,截至9月底共有4家生技企業享受新規上市福利。
「18A」除造福財務未達標的生技公司,也讓生技業看到港交所發展該領域的決心,帶動不少有財務基底的大型生技業者來港在上市、分拆上市。例如大陸最大精神疾病類製藥公司、2019年6月在港上市的翰森製藥便募資逾90億港元,是香港市值最大的醫藥股。
截至9月底,另有多達14家生技公司正在申請赴港上市的程序中,反映港交所對於當前生技業者有高吸引力,其中多達7家申請以「18A」上市,包括台灣晟德集團旗下的東曜藥業。
但「18A」上市的生技類股在市場也受到投資人挑戰,例如歌禮製藥從14港元發行價,至2018年底下跌至6港元,截至14日收盤報3.01港元逼近歷史低點。百濟神州也從108港元的發行價,截至14日僅報72港元,市值蒸發近33%。
►資料來源:https://ctee.com.tw/news/china/15885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