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抗生素抗藥性問題嚴重,許多患者對於一線抗生素產生抗藥性,近幾年來,上市抗生素新藥已經不多,能順利引進台灣的新藥又更少,僅個位數。健保署藥物共同擬訂會議主席陳昭姿建議,應從新藥研發、藥證審核及健保給付等三方面著手,才能改善現況。
陳昭姿表示,與三高藥物及抗癌藥物相較,抗生素利潤較低,藥廠投資研發意願不高,例如高血壓患者必須終身服藥,而癌症藥物昂貴,且需持續一段時間,反觀抗生素,使用時間通常僅需一周至兩周。
近幾年來,引進台灣的抗生素新藥屈指可數,除了國際藥廠不太願意花錢研發,另與台灣藥證取得、健保給付等行政流程約需耗時兩年半,速度緩慢有關,這讓許多急重症感染者無法用到新藥。
陳昭姿表示,抗生素新藥無法引進台灣,納入健保,看似不嚴重,實際上影響深遠,舉例來說,許多癌友並非死於腫瘤,而是感染致死。罹癌後,免疫力變差,加上手術傷口、引流管、鼻胃管,增加感染風險。
陳昭姿指出,許多免疫力較差的癌友在感染細菌、病毒,身體狀況更差,而無法繼續接受化療、標靶藥物等治療,中斷治療,癌細胞壯大、擴散,讓抗癌之路更為艱辛。
陳昭姿說,「抗生素是人類求生存的重要武器。」人與細菌、病毒間展開無數次戰役,一旦沒有可用的抗生素,結局不堪設想。近幾年來,順利引進抗生素新藥相當少,加上願意投入感染科領域的生力軍極為有限,令人擔憂。
陳昭姿表示,日前與感染科學會專家聚會,瞭解到全國每年新增感染科醫師也是個位數,原因在於醫院經營講究績效,但感染科醫師主管院內感控,幾乎沒有績效,在帳面上來看,賺不了錢,大部分醫院只求績效掛帥,鮮少年輕醫師願意加入感染科領域。
「抗生素是救命藥物。」陳昭姿說,食藥署理應加速審核速度,而健保署務必盡量給付,至於感染科醫師或許有滿腹委屈,但應為院內管控而努力,並針對抗藥性議題,擬定戰術戰略,因為這一戰可是輸不得。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66/41709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