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生醫產業結合資通訊創新,瞄準新藍海
內容 生策會26日下午舉行「結合資通訊和 生醫科技 共創產業大藍海」論壇,邀請醫界、生醫業、科技業齊聚 一堂進行討論,醫界認為,近幾年科帶來的技衝擊又快又狠,若掌握契機可乘風破浪、大幅改變,和業界合作是必要的,IT產業的價值就 是用創新解決問題,透過醫院提供場域,結合資通訊業、生醫產業, 有機會掌握生醫產業大藍海,滿足台灣內需、放眼全球市場。    

今日生策會論壇由台大前校長楊泮池主持,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國防醫學院校長查岱龍、成大醫院院長沈孟儒、彰化基督教醫院院長陳穆寬、保瑞藥業董事長盛保熙與談。

楊泮池表示,台灣的電子製造世界聞名,次世代定序(NGS)變得便宜,價格下降到大家可以負擔,台灣有很多貢獻,先前聽電子業就說過,只要醫界開出任何規格,就有能力做出來,自己覺得有點震撼。未來醫療方向走向精準健康,早期預防、健康促進,創造生醫產業大藍海,希望兩個產業結合、冒出火花,帶動生醫產業佔一協之 地。

童子賢表示,台灣人口年齡中位數已達41.5歲,與日本44歲、韓 國42歲相當,反而美國37歲比我們年輕,中國27歲變成37歲,印 尼、越南都20多歲相對年輕。台灣人口年齡往老年化,醫療健保需求 增長,但現在連內需都無法自給自足。

工研院說台灣生物醫藥產值2018年要突破627億台幣,約20.5億 美元,在全球占比0.18%,但台灣GDP在全球占比0.66%,人口占比 0.3%,貢獻度可說是倒退嚕。台灣很多地方都要依賴進口,年輕人就 業被限縮,醫療一定找到立足點,才能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國防醫學院查岱龍校長表示,醫界常常講,健保是世界奇蹟,醫 療與生物科技結合,將會帶動的契機。新藥開發、新治療方式及新的 治療儀器,一般必須經過嚴謹臨床,以往醫界曠日廢時,資通訊產業 是快速創新,不斷更新、追求更精準, 看似兩個產業不同面向,實際追求是一樣的,創新如果沒有產品不叫創新,結合資通訊可望有一番新光景,未來目標不只是台灣,是要放 眼全球 。

成大醫院沈孟儒校長則說,之前公司採購4K面板,是群創生產 的,聽說出廠價6萬元,但醫院必續向日本TOSHIBA以45萬元採購, 等於是繞一圈。近幾年科技衝擊又快又狠,若素質夠,乘風破浪可以大幅改變,這一波和業界合作是一定要的,醫院提供很棒的場域,提供大數據與業界合作,有機會進一步行銷全球。

彰基院長陳穆寬則表示,科技始終來自人性,醫療和科技結合是世代趨勢,沒有會被淘汰。今年招考醫師,內外科都爆滿,但病理科招不到人,就是學生擔心AI取代病理判讀等。醫院很多創新都在研究 階段,若結合資通訊產業,把斷層銜接起來,就會有更多的創造。

保瑞董事長盛保熙則表示,接軌早就該做,醫療、科技都是台灣 之光。IT價值是用創新解決問題,目前人口高齡化是最大問題,30% 疾病會復發,就是不好好吃藥,如果可以透過科技追蹤服藥,會有很大幫助。另外,藥業要知道藥品到哪個醫院、哪個病人,也需要區塊鏈。




►資料來源:http://www.investor.com.tw/onlineNews/NewsContent.asp?articleNo=14201911260130
出處 財訊快報/何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