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生醫所成立20年成果豐碩,培育31位執行長、營運長、技術長及超過20家新創公司,工研院今天舉辦「生醫20 迎向挑戰」論壇,展示生醫所在「創新發明」、「產業化成果」、「生醫聚落」、「國際鏈結」4項領域上的里程碑。
工研院前院長暨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鍾熙表示,當初成立生醫所是著眼於生物科技前景看好,因此創立生醫所,希望結合工研院的電子、半導體、材料等專長,跨入生醫新領域、研發前瞻技術。以細胞治療為例,工研院就至少提早業界十年投入。
工研院生醫所長林啟萬表示,無論是生醫新藥或醫材的研發過程,往往都需要昂貴的資金挹注與耗時的臨床試驗歷程,20年來生醫所在4項領域,樹立亮眼的里程碑。
「創新發明」中,「拋棄式細胞量產生物反應器」成功讓數十隻原本無法正常行走的毛小孩趴趴走,成為幹細胞醫療最佳利器,並入圍2017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產業化成果」中,生醫所開發全球首創的仿生多突狀磁珠製備技術,有效擊癌,榮獲2019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與第16屆生策會國家新創獎。
另外,2014年成立竹北生醫育成中心,以竹北為中心向外連結產官學研醫,結合新竹園區ICT產業優勢,發揮生醫產業群聚效應,為台灣串起從北到南生醫廊帶拼圖,完成「生醫聚落」的里程碑。
而在「國際鏈結」部分,更攜手與德國默克藥廠攜手合作前瞻製藥技術、培養國內高階生技製藥人才;結盟國際嬌生集團楊森藥廠,以雙效免疫治療藥物開發技術,唯一獲得「臺灣-楊森計畫」法人組評選,雙雙創下進軍國際市場的標竿。
林啟萬表示,面對智慧醫療與精準醫療的趨勢,展望未來20年生醫所將以「醫病雙贏」為目標,建構從預防、診斷、治療與照護的「智慧醫養」生態系,打造台灣成為全球智慧醫療的創新基地。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40/4219806
|